Forellen-Quintett / Sonatine A-Moll(黑胶版)专辑

Jörg Demus|Walter Klien|Wolfgang Schneiderhan|Schubert-Quartett|Franz Schubert1977-01-01

专辑简介

舒伯特桑的《鳟鱼五重奏》aka《A大调钢五儿 D.667》,千古流芳的一曲经典室内乐作品。创作本曲的时候小舒二十又二,正值火力最旺、阳气最盛的年纪,小舒于1819年夏天开始提笔谱曲,但直到秋天他返回维也纳后才完成,并且,这部作品在舒伯特在世时并未发表,而是在1829年——也就是小舒逝世大约一年之后才得以面世。小舒早期的作品通常都会在浪漫中带着一缕隐性的情欲,当然也包括《鳟鱼》在内,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幻听。据八卦称,他谱写本曲的动机,是为了告诫花季少女们不要轻信陌生男人的甜言蜜语,以免被骗被渣过早红尘看破不回头。此处“鳟鱼”是拟人修辞,借鱼之口寓了妹纸,警示小女森说河边儿站着一排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的姜太公,千万别上钩,否则妹纸你们留神吃不了兜着走。从配器及艺术角度上讲,第二小提琴的省略和低音提琴的加入,赋予了《鳟鱼五重奏》一种别样的独特之声。这里,DG首发于1977年的大碟,其中以演奏室内乐以及艺术歌曲的奥地利钢琴咖约格·德慕斯(Jorg Demus)与“舒伯特四重奏乐团”诠释的《鳟鱼》,此外,本专还收录有德慕斯与“舒伯特四重奏乐团”联名的舒伯特的《a小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D.385》。1816年,19岁的舒伯特一口气写了三部钢琴于小提琴奏鸣曲,分别为D.384、D.385与D.408,这三首奏鸣曲同时也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批钢琴及小提琴作品。在《D.385》中,舒伯特对于和声手法以及抒情手法的标志性结合是十分恰当且显而易见的。第一乐章是一个相当紧凑的奏鸣曲式中快板,可以算是对于风格和形式的探寻。随后乐曲进入到F大调,当对第一个主题完成了一次简短的发展之后,作品进入到d小调的重复满整个乐章的结尾几乎与开始时一样平静。接下来的行板以F大调开头,本乐章混合了回旋曲和变奏曲的元素,以降e小调为衔接,乐曲从降F大调进入到降A大调。强劲的第三乐章"Menuetto"是d小调,其中包含一个听感有些怪异的、缺少低音部分的小三重奏。收尾的回旋曲采用了F大调,主旋律暗示了吉普赛小调温柔哀伤的一面,舒伯特用持续的三连音和半音阶序列来突出戏剧性,不断强化着整首作品的对比度直至最终结束。
依依音乐网 版权投诉 请联系我们 liukaymail#foxmail.com